当前位置:首页--时政专题--热点聚焦--财政惠民政策
缩减“梯度差”,补长“最短板” ——京津冀 公共服务的民生温度

文章来源:人民日报    日期: 2014年11月26日   【字号:

  “一个班,80多个小学生,教室里满满当当,坐后面的都看不清黑板。”

  “一辆公交车,不管是814路还是930路,总是排队排到极度厌烦。”

  “一座城,绝大多数是外地人,每天30多万人钟摆式往返。”

  这是燕郊,河北的“镇”,京郊的“城”。它与北京隔河相望,七八年功夫,燕郊常住人口从10万激增至60万。“鞋子小了会卡脚”。新建、扩建几乎没停过,但燕郊的公共服务还是跟不上需求。

  “不叫北京的北京”,透过燕郊这个特例,看得见的是京冀两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,看不见的是京津冀三地公共资源布局的失衡。对燕郊,人们最关注的不是它的属地、它的GDP,而是它的环境、它的服务。这份关注,正是公众对京津冀破除藩篱、协同发展的期盼。

  北京,10年,常住外来人口激增500多万,相当于多出2个石家庄市区的人口;天津,增加350多万,相当于多出1个唐山市区的人口。

  人口超量,公共服务超载,导致“特大城市病”超重。而河北,则是严重“营养不良”。差距如断崖,直观地体现在数据上。

  先看人均支出。教育、文化、社会保障、医疗卫生,河北仅为京津的1/2到1/8。再看资源家底。每百万人口拥有三级医院数,北京3.2家,天津2.9家,河北0.9家;“211”高校,北京24所,天津3所,河北唯一一所河北工业大学,还位于天津境内。

  巨大“梯度差”反过来又形成“马太效应”,强者愈强,弱者愈弱,加剧了公共服务供需的“紧平衡”状态。在河北,人们感叹,吸引人才不易,本地培养出的拔尖教师、医生,常被京津虹吸。反过来,患者就医,直上京津。2013年,北京市内三级医院每天接待外地就医人口70万人,河北三分其一。

  缩减“梯度差”,补长“最短板”:京津冀协同发展,公共服务要从均衡布局破题,以共享共建互补,靠改革创新发力。对此,三地形成共识。

  迈向均衡发展,离不开同步合理配置公共资源,离不开向洼地倾斜。北京向增量说“不”。今年起,五环区域内,公立医院不再批准,床位总量不再增加。高校规模也不再扩大。控制增量,解决存量。今后,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公共服务,逐步疏解。

  “首都功能疏解,河北是首选,但非必选。”固安县委书记薛永纯思路清晰,必须不等不靠,先把公共服务等软硬环境打造好,才能形成“反磁力”,使首选成必选。

  公共服务缺位,影响产业集聚、发展,导致“空城”“睡城”频现。均衡发展,需要公共服务提质补位。眼下,北京丰台与河北保定开展合作,不再只谈产业转移,还加上了学校共建、教育资源共享的内容。

  均衡发展,不是拉平差距,而是要让梯度合理,消除“肠梗阻”。河北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了,可为北京、天津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飞地。

  京津冀,是邻居,更是亲戚;只考虑自己,永远走不出困境;只有互补互利、成人之美,才能合作共赢——

  公立北京朝阳医院,日均门诊1万人次,民营河北燕达国际医院,设备先进,床位众多,长期闲置。两种局面,两家发愁。合作,令死结顿解:今年4月,朝阳医院与燕达医院共建共享:我出医生和技术,你出设备和床位。周一、周六,朝阳医院13个科室的15名专家,坐诊燕达。“一个月时间,燕达住院量创下最高纪录。”宽轨,窄轨,如何磨合并轨?协同发展,政策对接。经过协商,今后北京医保患者到位于河北的燕达医院看病,可就地报销,不再需要攒发票、办手续,来回奔波。

  从“各自作难”到“两不发愁”,两家医院合作,成为协同发展公共服务的生动注脚。

  京津冀协同发展,破除公共服务断崖,一手抓公共资源均衡配置,一手抓体制机制政策创新,深层次的改革和探索,正在路上。(王方杰 王斌来 刘志强 马跃峰 崔 鹏)

本网站转载信息只代表文章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365bet怎么样观点。
关闭窗口